藉科技研究提高精準選育及改良禽畜性能 91.8.30.(五) 全球豬隻遺傳改進主要著重於生長速率與屠體瘦肉程度相關之改 良。現階段許多養豬先進國家,包括台灣,種豬的背脂厚度水準已達 或幾乎已接近商業豬群的最適水準。因此,預計豬肉品質的提昇與繁 殖性能的改進應是未來 五年的育種新目標。 此外,近年來分生技術的快速發展,將促使二十一世紀的選種策 略導向直接針對擬改良性狀之控制基因進行挑選,進而儘可能集中所 有想要的優良基因於同一個體上,故預料未來畜群的改良將趨於更快 速與精確。然而不論選種策略為何,如何自候選種畜群中,精準與快 速的擇優汰劣是降低遺傳成本的不二法門。 傳統豬種改良一直侷限於高遺傳性之生長速率與背脂厚度。一般 而言,性能檢定為全球養豬先進國家豬種改良之依據,個體選留與否 常需在檢定結果後之最短時間內決定,故高效率資料處理流程與快速 的評估是不可或缺的。 應用檢定站檢定優良年輕公豬與場內檢定年輕公母豬為大多數歐 美養豬國家豬種改良計畫的基礎。雖然檢定流程可能因國別而異,但 兩種檢定之主要目的都是在測量受檢動物之生長與屠體性狀,有時包 括肉質性狀,故可將場內檢定視為檢定站檢定之一簡易檢定法。 我國豬種改良主要係以登錄、中央檢定站與場內檢定為基礎,而 豬精液供應網使用之公豬源自檢定站或場內檢定之完檢優良公豬。由 於個體本身表現的記錄資料,並非其育種價或遺傳潛能預測的唯一資 訊來源;其祖代、親代、全同胞、半同胞或後裔等血源親屬的資料均 能提供進一步的資訊與提升遺傳預測的準確度。 因此,如能有效結合登錄、檢定站與核心豬群場內檢定等各項性 能資料,建立種豬國遺傳評估系統,應有助於傳統上不易改進之低遺 傳率性狀的改良。台灣地區的核心種母豬群主要包括供作母系的藍瑞 斯和約克夏豬群,及供作父系的杜洛克豬群。 因窩仔數,受胎率與育成率為母豬、公豬、胚胎與仔豬基因型之 綜合表現性狀,故其遺傳率估值普遍較低,致傳統選拔方式難達到改 進效果。 由於分子生物技術的創新與突破,畜禽選育、性能改良不再侷限 於外表型測試、紀錄,DNA層面的檢測與研究為品種選育開啟另一 扇大門,以遺傳標記輔助傳統育種已成為一新趨勢;尤有甚者,從基 因體學、蛋白體學等遺傳學之基本結構、功能性基因研究,再結合生 物資訊、連鎖分析等系統,其發展潛力、應用價值及至揭開生命奧秘 等提供了無限上網。 藉胚移置、胚冷凍、卵胚體外生產、胚性別鑑定及體細胞複製等 技術,高效率提昇家畜性能及繁衍能力,不但是畜牧生產效能關鍵技 術,亦被做為國定生物科技水準的重要指標,結合這一系列的科技, 尋求產業化的生物工廠應有可為。